交通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15年坚守建成世纪工程

2019-01-02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90102111952.png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人物名片

  2004年初,苏权科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2010年8月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2017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等八部委联合举办的“科技盛典”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8年11月3日,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群体荣获“南粤楷模”称号。

  “当看到港珠澳大桥顺利建成通车那一刻,心中一颤,这15年的奋斗都值得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谈到港珠澳大桥时,眼里泛着自豪的光芒。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充分展现了国家实力以及民族自信。苏权科说,能够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付出15年,很荣幸。“开始建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有夜不能寐的时候,但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关键时刻挑起重任

  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过去人工制作存在的像材料成分不均匀等问题,影响了桥梁建设质量。可以说,建桥十分艰难。

  在桥梁界的前辈看来,港珠澳大桥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总是听他们感慨,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像外国那样建起世界级大桥。”苏权科暗暗下定决心,要建一座世界级桥梁。

  出于对桥梁建设的“痴迷”,苏权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能力。在关键的时刻,苏权科挑起重任,先是担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后担任总工程师,全面主持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

  作为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凝聚了一大批人的心血。苏权科告诉记者,在前期6年的论证中,在粤港澳三地范围内共有13名人员被选中,并成立了一个团队,也包括香港、澳门两位兼职的专家,组建成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前期论证工作。

  大桥建设形成“中国标准”

  被誉为“技术最复杂”的工程,港珠澳大桥还首次提出建设长寿命、高品质的目标,研发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建造技术,最终大桥达到120年的使用标准。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

  据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十多项,申请专利454项,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空白。

  “综合创新形成的港珠澳大桥专用技术标准体系,可运用于以后的跨海工程。中国桥隧工程的一个新标准已经形成。我们希望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我们中国的桥梁,以及中国的标准,能够走向世界。”苏权科说。

  对话

  大桥建设创新成果

  将在行业内共享

  南方日报:在您这么多年坚守港珠澳大桥建设一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苏权科:在伶仃洋上建桥,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海里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等都是未知数。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一点一点收集记录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目前采集的数据都可以为世界同行提供研究基础。

  南方日报:奋战在大桥建设和管理一线,您将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苏权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将归零再出发,重新学习,并在港珠澳大桥的安全运营、应急管理、科学养护等方面持续推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的目标更明确了,有信心再创佳绩。

  目前,我们正在对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专用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推广,在行业内共享研究成果。而正在筹建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智能维护与运营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整合三地科研优势,推动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相关:港珠澳大桥 苏权科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