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林业局:打造林业生态屏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2018-12-07 湾区城市群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建立19个森林公园、18个湿地公园和5个林业自然保护区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森林蓄积量为331.78万立方米,生物防火林带总长912.27公里,建立19个森林公园、18个湿地公园和5个林业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获评省四星级森林公园,东莞生态园湿地景区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华阳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我们将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新理念、新措施和新方法,促进我市林业大发展。”昨日,市林业局局长吴淑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林业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工作的战略部署,以打造林业生态屏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以共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林业行动为抓手,助力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和“三大节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林业事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助力大湾区
高水平规划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国家森林城市复查将在2020年开始,东莞林业建设将有哪些新内容呢?
记者了解到,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是围绕“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主要行动包括: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助力“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建设;对标世界级湾区建设标准,加大环境修复力度,探索土壤与水生态综合修复治理机制;助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升级改造生态景观林带、水岸河岸等绿色廊道,实现水源涵养林、生物防火林带、生态公益林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大力开展对外交流,推动跨市域生态系统共谋共建、互联互通,构建与我市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生态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林业生态一体化建设,不断巩固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做好2020年国家森林城市复查准备工作。
关键词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
到2020年 全市将建成森林公园20个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是林业系统的重头戏。
全面推进我市森林公园建设,主要行动包括:探索和省樟木头国营林场合作共建森林公园;申请设立红花油茶和宝山森林公园,启动黄江巍峨山等一批镇村森林公园建设;开展银瓶山森林公园三期建设,继续完善常平旗岭、虎门威远岛等森林公园建设;2019年计划开展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建设,增设森林游憩区、入口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改造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北入口环境。
建设绿色生态水网,主要行动包括:草拟我市湿地公园建设指引与标准,建立东莞市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开展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开展红树林专项调查,编制《东莞市红树林资源调查与种植规划》;推进水体治理和湿地恢复建设,指导条件成熟的镇街进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银山、银瓶湖、东清湖、寒溪河三角洲等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推进同沙生态公园湿地建设前期工作;牵头实施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的南畲塱大圳埔、寮步河西溪河河口等人工湿地建设。
“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25个,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容量。”吴淑萍说。
关键词 助推乡村振兴
到2020年 全市将建成森林小镇14个
我市已经成功创建8个森林小镇,2019年将组织凤岗、大岭山和沙田3个镇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森林小镇14个。
持续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水源涵养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抚育工作,在全市水源涵养林改造项目中推广种植珍贵树种,2019年开展水源涵养林改造1900亩,幼林抚育8100亩;开展薇甘菊防治6.22万亩,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8600株。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加强对林业产业的指导,形成东莞特色的林业产品品牌。”吴淑萍表示,莞香、荔枝、龙眼等东莞传统种植,都可以发展成为林业产业。
规划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吸收社会资金,适度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设一批集科普、餐饮、住宿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高效能实施精细化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在推进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上,编制我市六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开展自然保护地经营范围调整、边界矢量化等工作,明确我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范围和功能区边界,增加保护区分布的聚集度,提高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价值;完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探索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增加自然保护区职能的方式,设立5个林业类型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