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建设国际大都市 争当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引领者

2018-11-27 湾区城市群

广州作为沿海一线城市,是“一带一路”的枢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于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来说机会难得。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对广州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通过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识。

紧跟国际战略,把城市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大战略中才能更好。

大洋网讯 日前,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迎宾馆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东省社科院、世界银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锐丰科技、《亚洲银行家》杂志社、印度工商联中国商会等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加速推进广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影响拓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郑必坚

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广州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四十年,而当前“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广州的国际大都市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既体现中央赋予广东的使命,又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广东找到了抓手。广州作为沿海一线城市,不仅连着“一路”,也连着“一带”,是“一带一路”的枢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于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来说机会难得。

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则指出,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排名和地位持续快速上升。GaWC发布的2018世界城市名册中,广州排名第27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但要对广州发展阶段有清醒认识,当前广州无论是城市外延的扩展,还是城市内涵的优化提升,还没达到成熟的程度,综合城市功能与世界发达城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新挑战,未来城市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这个全面变革的过程对广州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史育龙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表示,大都市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际大都市对共建“一带一路”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全球城市或国际化大都市为代表的高等级城市,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得以发展壮大的,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所关注的互联互通具有高度一致性。

陈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路线图,在互联互通形成的多极多点网络格局中,国际大都市担负节点枢纽、开放门户、引领带动和战略支撑等重大功能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中承担独特的战略支撑作用,大湾区由多核多点多面构成,多核心城市需合作联动,避免争建相同功能中心。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认为,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要重点突出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和机制问题,改善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硬件设施,加强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中心的内在联系,发挥协同互补效应,促进大湾区产业国际化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恩里克·奥瑞拉纳

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全球指标组副主任Enrique Orellana(恩里克·奥瑞拉纳)指出,当前,通过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识。商业城市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透明性、公正性的市场发展对于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非常重要。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关注的领域中,无论是在服务还是在货物贸易的领域,广州一直有非常好的发展。

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尹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紧跟国际战略,把城市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大战略中才能更好。广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只有紧跟国家发展脉搏,与时代主旋律保持共振,把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大平台中,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亚洲银行家》创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 (艾曼纽·丹尼尔)指出,当前社会已进化到“网络”阶段,以业余化、开放性、个性化为特征的企业将在此背景下大量兴起。他认为,伦敦、纽约、苏黎世、新加坡、中国香港、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是“偶发性的”,建议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卢佩莹

在香港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卢佩莹看来,以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为背景的区域交通发展可以参考欧盟的宝贵经验,建议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综合枢纽地位,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机场、高铁、客流、物流服务体系,以轨道交通和高快路为主体的快速公交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如是金融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刘锋教授认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将助力沿线重要的区域中心枢纽和节点城市发展与崛起,基于超级互联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构建一系列超级城市群。他建议,在“超级城市群”格局下广州应在超级互联、全球供应链和软环境支撑等方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

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广州经验

郑必坚指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列为国际大都市的基本元素,把实干精神贯穿在广州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在高起点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升市场力和创新力,把广州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大都市。

在张跃国看来,广州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体量优势为港澳融入内地提供了更大程度的战略纵深。广州要在遵循市场基础上加深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融合,在更高价值链上进行分工,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国际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市场准入放宽等方面做出更大改革。

史育龙认为,广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突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传承发展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构建雄厚的城市产业基础;建立广泛的贸易联系并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把握好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制度优势并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陈耀认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具有综合枢纽地位,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国际交往中心,还应建设综合科学中心,在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文化凝聚、开放交流和生态宜居六大功能上进一步增强中心性和引领作用。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提出,要增强广州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推动民心相通,强化“广州符号”,促进传统和新兴文化融合,打造“文化+”新业态,让潜在文化资源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化形象。

王锐祥

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副主席、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锐祥认为,广州文化企业可以发挥科技与成本优势,加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布局,运作更多国际级大型文化项目,以推动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强提出广州跻身全球城市20强的六大战略:第一,以“金融+科技+文化”为特色、以“CBD+高新区”为形态的实体经济支撑发展的道路;第二,在推动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发挥“组织者”“引领者”作用;第三,加强全球联系,构建全球网络;第四,把外籍人口纳入到全球城市的战略谋划和文化建构中;第五,要注意协同城市经济、互联网、基础设施等与新兴产业培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注重协同打造广州城市发展的多元动力结构和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动力。

相关:大湾区
来源:大洋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