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战略定位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18-11-12 湾区城市群
找准战略定位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东莞滨海湾新区产业发展思考
2017年10月12日,东莞滨海湾新区正式揭牌,被称为是“东莞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一历史性时刻,将成为东莞这座国际制造业名城在下一个30年发展新路径的起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滨海湾新区”横空出世,是东莞融入世界级发展平台的机遇。东莞滨海湾新区位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紧邻前海、面对南沙,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是东莞最后可成片开发建设的“黄金宝地”,是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平台,区位价值显赫。
一、滨海湾新区发展的区位环境。全球化与海洋经济时代,海湾尤其江河入海型大湾区凭借海陆交通便利集聚了世界性的资源要素,成为各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以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2.4%的GDP,是目前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广莞惠区域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大湾区正加速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为主的内源型经济转变,湾区核心区从虹吸周边资源要素的极化阶段,向对外辐射转移的溢出阶段转变。未来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将加速推进,区域产业错位联动格局不断形成,将形成多个都市圈发展格局。
二、找准新区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信息产业是大湾区支柱产业,东莞是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从早期的低端加工制造集聚到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电子信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6.5%,集聚了包括华为移动终端、vivo、oppo等一批龙头企业。滨海湾新区应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大湾区经济发展特点,对标广深城市核心区的产业结构,立足东莞产业的基础优势和升级要求,突出粤港澳台合作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形成以终端需求和研发共同驱动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吸引国际、港澳台以及广深的高端服务业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与高效生产和优质生活相匹配的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经济和生命健康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化重要平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突出新区区位优势,走差异联动发展道路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若干核心都市圈,都市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将成为主流经济形态。东莞滨海湾新区应积极与广深港都市圈尤其前海、南沙协同发展,与片区镇街及松山湖及市中心区联动发展,努力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成为东莞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门户”。
1.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尤其进入“万物互联”与“智能革命”新阶段,将催生一批新龙头或“独角兽”创新型企业。针对这类企业,重点吸引、精准发力、灵活施策,使其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效应。并以重点产业为导向,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带动,以科技平台为依托,综合配置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等各类产业发展要素,引导大中小不同类型创新型企业在新区集聚集群发展。
2.协同广深港,错位发展。顺应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区域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广深港,重点与深圳高科技产业、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对接,进行错层发展、精准招商、灵活施策。
3.政策叠加,集中发展。与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对接,突出政策优势叠加效应。统筹使用政策资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形成发展合力。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与时尚创意产业,制定各类专项政策,强化政策叠加及综合配套效应。
(作者: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主任助理李强)